焚题库

切换考试

政治

切换

  • 会员包含

  • 全部题量 1078题
  • 临考密卷 2套
  • 模拟试卷 3套
  • 试题答疑 不限次数
  • 有效期 12个月
  • 更多特权

¥25.00 立即开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 > 试卷列表 > 2023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APP
做题

手机在线做题

2023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 年份:2023年
  • 类型:历年真题
  • 总分:100.00分
  • 时长:180分钟
  • 题量:38
  • 做题人数:0人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复兴文库》作序言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表明()。

    A.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过程不包含任何偶然的因素

    D.历史事件往往可以完整重复和再现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强调领袖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也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并以大海航行的例子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这表明,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能够()。

    A.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B.影响历史事件的进程

    C.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D.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材料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
    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流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组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解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
    (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
    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切换科目
切换考试

已购买考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