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教育学)((每题2分,共12题,共24分)
-
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观点属于()。
A.民族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辨析题(教育学)((每题6分,共2题,共12分)
-
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简答题(教育学)((每题8分,共3题,共24分)
-
为什么说教育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四、论述题(教育学)((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
-
阅读下列案例,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加以分析。
这是一堂科学课,课程题目为“植物的根如何吸水”。
开始上课后,老师很神秘地说:“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观察,看看谁能分析出其中的道理来。”
老师说着就拿出了两个瓶子,里边是分别浸泡在清水和盐水里的萝卜,然后老师从液体中拿出萝卜,对同学们说:“这根萝卜是被清水浸泡过的,而这根是被盐水浸泡过的。”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而泡过盐水的萝卜则变蔫了。
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并提示大家,这跟水分的流向有关。于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水了,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水分向萝卜渗透;泡过盐水的萝卜失水了,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盐水,水分从萝卜中外渗出来。接着,老师引导大家总结出水的渗透规律:水分总是从浓度小的溶液向浓度大的溶液渗透。植物的根吸水就是因为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里的溶液。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实验结论进行了总结,要求大家对“植物的根吸水”的原理整理课堂笔记。
最后,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大家研究一下:学校校园里有几株花出现烧根现象,这是什
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处理呢?再进一步思考,盐碱地为什么长不好庄稼?又该如何处
理呢?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五、单项选择题(心理学)((每题2分,共12题,共24分)
-
在观察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体现的观察品质是()。
A.精确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敏锐性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六、辨析题(心理学)((每题6分,共2题,共12分)
-
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七、简答题((每题8分,共3题,共24分)
-
简述随意后注意的特征。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八、论述题(心理学)((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
-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