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2024年
- 类型:强化试卷
- 总分:200.00分
- 时长:180分钟
- 题量:70
- 做题人数:0人
做题
手机在线做题

-
关于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出版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B.出版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没有明显的行业特色
C.出版业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重视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D.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出版职业特征的结合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
依法享有某美术作品著作权的人包括()等。
A.创作该作品的人
B.为该作品创作做组织工作、辅助工作或提供物质条件的人
C.创作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
D.该作品许可使用中的被许可人
E.该作品的模特儿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
改错题:阅读短文,改正文中的文字、标点符号差错。
人们在青蛙身上赋于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且不说国外烩炙人口的“青蛙公主”童话,也不说青蛙频频亮相的《伊索寓言集》、《克雷洛夫寓言集》,单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便有不少吟咏青蛙的名篇佳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早已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老舍出题、白石老人挥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可谓构思巧妙,在艺苑传颂一时。相传毛泽东年轻时也写过一首题为《言志》的青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托物抒怀,表达了一种远大的报负。这和那些拾人牙彗的诗歌相比,堪称自出机纾,别开生面。在这些艺术形象中,不正掺透着人类对青蛙的特殊情感吗?
善良的人们是懂得保护青蛙的。这在我国有渊源流长的传统。我曾在一位因病肆业的同学家里,读到一本百纳本的史书,上面记载着“良吏护蛙”的功迹。在我的家乡,也有“宁嚼槽头草,不食田中蛙”的民谚。今天,我们的政府更是明令禁止捕食青蛙。欧洲有些国家为了保护青蛙,简直到了苦心孤脂的地步。在德国,经常可以见到一种别出心栽的交通标志牌—绿色的三角形中间画着一只大青蛙。这是提醒驾驶员当心青蛙穿越公路。荷兰和瑞士的农村,为了给青蛙让路,甚至规定车辆从下午5时到凌晨5时应改道行驶。
发韧于英国的《青蛙穿越公路铁路讨论会》,现已发展成为很多国家都积极参予的国际会议。手头正巧有一张不知剪于那份报纸的简报,上面有一则报道《青蛙迁徙开始,征集青蛙哨兵》。当报纸、电台传出这一消息后,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瑞土和德国的许多志愿者便穿上胶靴,带着日用品,集中到青蛙迁徙经过的公路两旁守夜。他们提着塑料桶,把一只只青蛙捉到桶里,再提到公路另一边放掉。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等搏大的胸怀。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