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包含
-
全部题量
490题
-
临考密卷
2套
-
模拟试卷
6套
-
试题答疑
不限次数
-
有效期
12个月
-
更多特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卷列表 >
2025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临考密卷
APP
做题

手机在线做题
2025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临考密卷
- 年份:2025年
- 类型:考前试题
- 总分:150.00分
- 时长:120分钟
- 题量:18
- 做题人数:0人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教学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师列举其他报国诗句进行赏析。下列适合的是()。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B.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阅读《沁园春·雪》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师: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修养的必要元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学过的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两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
生: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辽阔的北国大地上,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雪花像梨花一样争相“开放”。
师:大家还记得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师:非常好!因为要送别友人,所以岑参在面对北国大雪时,心中难免惆怅。但有个人面对同样的大雪却有不同的心境。大家一定猜到了我要说的是谁,说的是哪首词了吧?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师:没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现在大家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解决不认识的字音,读完之后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朗读音频,然后大家对照朗读音频明确一下朗读的节奏、语速、轻重音。
师:我们再看词的下片。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一下下片。
(生读)
师:读完之后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这其中的情感变化?谁来说一说?
生:一开始是略感遗憾,后来是壮志满满、情感激昂。
师:“遗憾”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激昂”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一个“惜”字就透露出遗憾,但这遗憾不是说作者自己遗憾,而是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感到遗憾;“激昂”主要体现在最后三句中。
师:能带着你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读一下最后三句吗?
(生读)
师:呦,不错,情感很到位!老师刚刚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还听到了一个词—“略感”,谁能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略感”这个词?
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有过人之处,而作者也肯定他们的成就,但他们几个人又各有各的不足,这也是让作者感到遗憾的地方,所以他也在词中用了“略输”“稍逊”“只识”这几个词。我觉得这几个词用得特别好,对后面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生:我再补充一点,就是这首词的上片写壮丽的雪景,有了这样的渲染,更能令一个胸怀壮志的年轻人忍不住将内心的豪情壮志抒发出来。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除了这首词,作者还写过一首同词牌名的词,叫作《沁园春·长沙》。请大家抬头看大屏幕,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读)
师:现在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一下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生讨论结束并发言)
师:总的来说,《沁园春·雪》描绘了北方雪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胸怀;《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橘子洲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意气风发的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表达了作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16.问题:
(1)分析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论。(10分)
(2)请阐释该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怀的。(10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思考探究
一、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积累拓展
二、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
三、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名句,以备写作中引用。
单元介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预习
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提高审美品位”的角度,写出《游山西村》的教学价值,不少于200字。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切换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