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介绍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将课程开发的方法视为“工作分析”的是()。
A.博比特
B.哈罗普
C.贾德
D.查特斯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简述发现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
请论述程序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夸美纽斯在其“泛智课程”思想中,构建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比如,在他的出生至6岁这个阶段的“母育学校”里,就开设了20种科目——形而上学基础、物理学基础、光学初步、天文学入门、地理学初步、编年史基础、历史入门、算术初步观念、文法学、修辞学入门、文学、音乐初步、经济学基础等,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他的身上。”
材料2:赫尔巴特认为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根据这“六种兴趣”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种兴趣是“经验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这些科目为了使学生获得自然的知识。第二种兴趣是“思辨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这些科目指向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种兴趣是“审美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图画,音乐、文学等,这些科目指向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感。第四种兴趣是“同情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国语、外国语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友爱、谅解的精神。第五种兴趣是“社会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群体合作精神。第六种兴趣是“宗教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是神学。
材料3: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斯宾塞将“完美生活”分为五个领域,相应地,其课程体系也就由五个部分所构成。第一部分是生理学、解剖学。第二部分是读、写、算,以及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第三部分是心理学、教育学。第四部分是历史、社会学,这是合理地调节自己行为所必须的知识。第五部分是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这是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艺术的知识。
从课程类型的分类来看,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种课程类型?请结合材料,谈谈您对这种课程类型的认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