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
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的特征()。
A.口头传递
B.借鉴分析
C.因素分析
D.综合研究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
“确保开端”计划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0分。
-
简述日本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名称。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
结合世界学前教师任用制度的发展趋势,论述我国学前教师任用制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
1989年,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凯茨与查德合写了一本题为《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书。在该书中,凯茨和查德以“医院”主题为例,详尽地介绍了编制课程主题网络的操作方法:首先,将与医院有关的东西写在小纸条上,如医生、护士、病床、病房、绷带、针筒等;然后,将同类纸条分成一组做每组标题,各组纸条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来;最后,在纸张的中央写上主题,在主题周围画上辐射状的短线,将短线与各组标题相连接。此外,根据儿童的兴趣,可以将主题网络内的任一子题生成新的主题网络,如“医院”主题网络中,救护车可以被拉近成新的主题网络,分出喇叭、车轮、指示灯、紧急救护设备等,这种技巧被凯茨和查德称之为“拉近技术”。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主题设计属于哪种课程模式。
(2)试阐述该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
(3)如何评价该课程模式。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