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介绍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下列文件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的是()。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D.《儿童权利公约》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看图讲述活动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
简述幼儿园日常谈话活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试述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
在大班上学期期末时,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一本图画书《敌人》,这本书许多老师看了都觉得寓意很深刻,不免怀疑,这个寓意和主题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否是太难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做了尝试,结果发现有的儿童很喜欢这本图画书,有的儿童不喜欢。那么儿童是否看懂了这本书?对书中的寓意和“敌人”的认识如何呢?为此我们以《敌人》这本图画书为依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一中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和画面初步看懂了这本图画书,在阅读之后,有小朋友问:“那么到底他们谁才是敌人呢?”为此,我们依托这本图画书又开展了一个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话题“敌人”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善于表达自己个人想法。
(2)形成谈话对象的敏感性,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萌发向往世界和平的积极情感。
活动过程:
(1)关于“敌人”——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①导入:讲述故事开头,切入话题“敌人”
②讨论一:书中有几个敌人?讨论二:你觉得什么是敌人?
③小结:两个士兵都把对方当做了敌人,他们互相攻击,互相伤害,谁也不肯放过谁。
(2)关于“战争”——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①两个士兵是怎么对付各自敌人的?(出示图片)
②两个士兵停战时,又做了什么事?(发现敌人之间的相同点,从不同角度解读敌人的相对关系。)
(3)关于“和平”找出合理的论据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①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结束战争?(小组讨论)
②你觉得这两个敌人有可能成为朋友吗?
③小结:如果有一天,敌人变成朋友了,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④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最后请你用~句话说说你的理由或者感想。结合案例分析,这位老师的活动设计合理吗?教师在进行谈话活动时要注意运用哪些教学策略呢?结合案例分析,这位老师的活动设计合理吗?教师在进行谈话活动时要注意运用哪些教学策略呢?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