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题库

切换考试

大学语文(浙江)

切换

  • 会员包含

  • 临考密卷 2套
  • 模拟试卷 3套
  • 试题答疑 不限次数
  • 有效期 12个月
  • 更多特权

¥98.00 立即开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招专升本 > 试卷列表 > 2025年浙江省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不完整版)
APP
做题

手机在线做题

2025年浙江省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不完整版)
  • 年份:2025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20.00分
  • 时长:90分钟
  • 题量:51
  • 做题人数:0人
题型介绍
一、单选题(本类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衿”指的是()。

    A.衣领

    B.裤子

    C.靴子

    D.袜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 月明星稀,()。(《短歌行(其一)》)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诗词阅读(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现代诗阅读
    下面是一首艾青的诗歌,请阅读后解答下列所给的题目。
    北方(节选)
    艾青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1.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2.本诗有哪些意象?
    3.结合本诗,分析艾青诗歌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四、文言文阅读(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阅读《庄子·养生主(节录)》一文,回答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国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慧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归纳选文的中心思想,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对什么事情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请从选文画线部分概括出两个成语,
    (4)选文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五、现代文阅读(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现代文阅读
    下面是一篇莫言的演讲稿,请阅读后解答下列所给的题目。
    讲故事的人(节选)
    莫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2011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1.作者为什么说“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2.为什么母亲跟“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3.结合文章来看,母亲有什么性格特点?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六、简答题(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 《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迁都”史实的引用属何种论据材料?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七、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划线部分字词
  • 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
    浚: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八、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一)你看它们行进的步伐:慢,不错,但谁及它们稳重?它们两对触角作先锋探路,遇物必缩。你说它们畏这畏那么?非也。它们其实是步步为营,却又锲而不舍。缩,是的,但绝非一缩永缩,而是缩后必伸。壳内坚定的信念只有一个:再探头舒颈时,外边世界又是一番新意了,至少所呼吸的空气已经不是半分钟前的那一股旧流。它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遇阻遇挫,还是一分分、一寸寸地用力爬,此路不通则彼,彼路不通则此,哪里像我们人类中的一类,失败了就骂、就哭、就生气、就怨天、就怨人、就寻死!

    (节选自梁锡华《漫语慢蜗牛》)

    (二)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

    (节选自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切换科目
切换考试

已购买考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