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
单选题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B.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C.因为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那是个十足的流氓,比魔鬼还要恶三分。(艾青《莱茵河流过的地方·慕尼黑》)
D.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A、B、D三项分别把"樱花""岭""冬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题干中的句子赋予"粉蓝色报春花"以人的行为,说它们"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也是拟人手法。C项句子运用了比喻中强喻的修辞手法。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句中本体不如喻体或超过喻体,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句中说"她""比魔鬼还要恶三分",用的即是强喻。故C项当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阅读关于初中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研究者甲针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整本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上到位,行动上缺位;主观重兴趣,客观趋功利;阅读缺方法,成效未显现。研究者乙则指出了目前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三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重“单篇阅读”轻“整本阅读”、重“阅读活动开展”轻“阅读课程开发”、重“知识检测”,轻“读法指导”。从研究范围来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研究多于初中阶段。
从研究内容来看,基于实践层面的阅读方法指导研究比较笼统,多侧重原则和注意事项的研究,而缺少对整本书阅读评价与检测的难点突破。从研究重点来看,多数研究者在阅读指导策略的时间研究上,集中于指导实践操作层面,课程构建方面有明显欠缺。此外,整本书阅读中还存在“性质定位偏于狭窄、教学内容偏于随意、教学方式过度结构化、测量评价偏于僵化”等偏向。另有研究者丙指出:整本书阅读不靠“热”,靠理性的“韧”。
对上述教学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试题 - 学生设计“祖国北方名山大川文化之旅”活动手册,适合的是()。
查看试题 - 与《背影》相同情感的文章是()。
查看试题 - 下列句中“乃”字运用手法与《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一句用法相同的是()。
查看试题 - 学习“家国情怀”,下列适合的是()。
查看试题 - 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查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