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题库

切换考试

高中历史

切换

  • 会员包含

  • 全部题量 600题
  • 临考密卷 2套
  • 模拟试卷 0套
  • 试题答疑 不限次数
  • 有效期 12个月
  • 更多特权

¥25.00 立即开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卷列表 >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部分)
APP
做题

手机在线做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部分)
  • 年份:2023年
  • 类型:历年真题
  • 总分:150.00分
  • 时长:90分钟
  • 题量:28
  • 做题人数:0人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 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

    B.创立了分封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简答题(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 简述19世纪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材料分析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19世纪末,维新志士首选近代报刊作为思想传播工具,近代报业突飞猛进,形成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于短短几十年间,至一百五十余种。20世纪初,近代报刊又以其复制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青睐,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没有近代报刊这一文化新工具,就没有晚清笔名文化的繁花似锦。晚清报人之所以习用笔名,是源于清政府的文化专制……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办报论政,所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因此报人发表文章时往往采用笔名,以避免因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当然,晚清报人笔名兴盛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崛起……
    社会变革力量越强大,富有政治内涵的笔名就越多;反之,离经叛道的笔名越多,就越衬托晚清专制统治的日渐松弛与无奈。报人笔名的勃兴……正是近代报刊特点和晚清时势合力的结果……民治、民意、民伟等笔名也纷纷涌现。
    ——摘编自《笔名与时代——晚清报人笔名》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晚清报人笔名兴盛的原因。
    (2)材料中所列举的笔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京剧的出现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遭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徼剜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二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切换科目
切换考试

已购买考试(0)